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3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寶華寺佛學講座 妙熙法師闡述達摩悟性論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寶華寺佛學講座 妙熙法師闡述達摩悟性論

【人間社 林小玲 高雄報導】 2023-09-19
佛光山寶華寺於9月17日晚上舉辦佛學講座,邀請《人間福報》社長妙熙法師主講「人間禪‧修心、觀心、用心」,信眾近150人聆聽法益。

妙熙法師首先以生命議題闡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著作《生死疲勞》,內容敘述的是輪迴故事,一個地主遭槍殺後,帶著報復怨恨的心投胎,閻羅王告訴他如果不放下仇恨是沒辦法再投胎為人,他因不放下,所以投身當了五世的畜牲,最後慢慢領悟到人生百態、悲歡與無奈,而放下仇恨,最終在第六次投胎為人。藉此故事讓大眾明白唯有放下執念,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。

「要重視我們的心,平常也要觀心」,妙熙法師表示,並用達摩《悟性論》與大家談觀心、修心、用心,學道的人要以寂滅為體,修行的人要以離相為宗。「什麼是佛?」佛就是一個覺、擁有覺的心就是擁有佛心,人有覺心,就能夠得菩提道,經典說:「離一切諸相,即名諸佛」,修行之人能遠離世間一切假相,不被假相所迷惑,與諸佛無有差別。

修行的禪堂在哪裡?法師表示,經云:「五蘊窟宅名禪院」,所謂五蘊窟宅就是指身體的五蘊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,引用《心經》說明,色指身體,就是物質,包括頭髮、皮膚、骨骼、血液;受、想、行、識就是每一個人看到每一件事情都會有感受、想法、意識。而禪堂就是這個身體,如果能夠內照開解,往自己的內心觀照,解答內心的疑問,反觀自照,就是大乘;而不憶一切法,就是禪定,若明白這個意思,行住坐臥皆是禪定。

「菩薩觀察妄想,不以心生心,常在佛國。」法師說:當念頭不好時,不要一直想,因為「若以心生心,則心心不靜,念念歸動」,就會越想越糟糕,所以要告訴自己,當有負面想法的時候要趕快停止,不要一直想下去。如果一念心起,則有善惡二業,就有天堂地獄;如果一念心不起,即無善惡二業,亦無天堂地獄。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「不思善,不思惡,是為中道」。

妙熙法師最後再以達摩大師《悟性論》強調,學道的人要以寂滅為體,修行的人要以離相為宗,不思善,不思惡,離相,離開了菩提,離開了眾生,離開了煩惱,離開了此岸跟彼岸,總總的分別相,離相為宗,自然會體悟到最上乘的法。
12345678910第1 / 206頁
追蹤我們